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自1月初以来多次发出整饬资本大鳄的信号,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北京时间2月22日做出“不许金融大鳄借保险业藏身”的空前严厉表态,银监会、央行等监管部门也有相关举措出台。在为“调整经济结构”保驾护航的大目标下,中国多个经济管理部门联手围猎资本大鳄的势态已经形成。
2016年12月,刘士余曾痛批证券市场上的“土豪”、“妖精”、“害人精”“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一个月后,即2017年元旦刚过,刘士余表示要“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又是一个月后,即2月10日,刘士余再次做出“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地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的表态。
其实在刘士余几次对“资本大鳄”颇为严厉的表态之前,他在2016年已经在防控金融风险,特别是挤出股市泡沫的命题上多次落子布局,先后在退市制度、4项专项执法行动上发力。有评论认为,2016年,刘士余主导的新机制增加了市场的资金供给,同时完成了大量新股上市任务,国家队平稳推出,及时地抑制住了险资“投机”的风潮,控制住不理智局面的再度发生,底盘已经基本筑牢,中国证券市场趋于稳定和平实。
中国央行近期也有大动作。2月21日,大陆社交媒体上疯传,由央行起草的、反映重大监管思路变化的监管文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已经定稿,其核心是:银行、券商、私募、保险、公募、私募等机构在内的整个资管行业或要迎来统一的监管标准。
至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的“一行三会”全部“跳”上前台。分析认为,“一行三会”已就资产管理的方向与思维达成共识,以往庄家通过资产管理在市场疯狂套利的模式将成为历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问题上发力的不光有金融监管部门,还包括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21日,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香港演讲时强调,2017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杨伟民在演讲中还提到,中国“L型经济”何时到底,GDP是否保持6.5%增长,“都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调整结构”。有观点认为,无论是对资本大鳄“敢于亮剑”的表态,还是对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视,如此多的经济部门相互配合的发声、行动,都是为了服务于“调整经济结构”这个大目标。在这个大目标下使出的“组合拳”,或许意味着中国经济管理者联手围猎资本大鳄的势态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