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政治地理学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策有相当的影响。
地缘政治学渊源于政治地理学。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后又发表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把C.R.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优生劣汰的生物概念应用到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上,认为国家像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的空间。瑞典学者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于1917年发表的《作为生命形态的国家》一书中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名词。他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学者K.豪斯霍弗利用和歪曲国家有机说和生存空间论以及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的陆心说,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服务。他认为德国缺乏必需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方法。此外,他把世界划分为几个泛区域,其中整个欧洲、非洲和亚洲西部广大地区作为属于德国势力范围的泛欧区,德国是该泛区域的核心。由于他把地缘政治学与A.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联在一起,致使地缘政治学名声不好而一度衰落。1960年L.K.D.克里斯托夫提出应当恢复作为科学的地缘政治学的声誉,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之间的媒介,其研究应当对自然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
现阶段国际背景
川普没有从政经历,他目前所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均来自于他的从商背景。从商和从政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所以川普目前还处在磨合期中。此外,川普力推的“禁穆令”先被美国地方法院冻结,后虽上诉到联邦法院,但联邦法院暂维持地方法院的判决,“禁穆令”的结果还未可知。
川普虽然在执政初期就遇到挫折,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能成为市场轻视美国总统威望的原因。
目前,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对美元产生了打压,美其名曰“以美国为中心”,结果却让很多人不满。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认为,一个强大的美国,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我们认同这句话。因为美国这个国家相对于别国,还会讲点道理,对世界也有所益处。但站在我们自身的立场,中华民族要崛起,且一定会崛起,这毫无疑义,而中华民族崛起本身,就是在撼动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从全球稳定的角度看,中美之间的博弈,往往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归根结底,这是立场的问题。
这些年来,美国对全球的掌控逐渐力不从心,综合国力也不胜从前,在这个背景下,川普上位是一种必然。所以哈佛大学教授讲,全球化、国家主权、民主政治,三者只能取其二。
研究国家战略的思维,与研究金融的战略思维有所不同。国家战略是要融合金融、军队、产业等具体框架去分析,且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内容。我们认为,不管是国家战略、公司战略,或投资战略,首先要正确理解被研究对象,并清醒认知自己的立场,在此基础上,将宏观思维、产业思维、金融思维结合,三维一体地去考虑、分析。
回到库存周期。大的库存周期判断是个抽象的概念。其运行的逻辑依次为: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去库存。主动去库存之后,就是主动补库存,所谓不破不立,历史反复证明这点。当然,时间是变频的,周期的运行,也不似春夏秋冬循环般的那么简单。
从周期落地到产业链上,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观抽象思维,若不具备抽象思维, 就从具体的每个点出发,秉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原则,就像写博士论文那样。
不要想着在几个月内,就领悟全部的宏观思维,这是浮躁。
如何进入宏观行业并学有所成?我们认为,宏观行业,没有速效药,只有厚积薄发一条路,这个行业有所成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现在流行“赢家通吃”的思想,我们认为这并不可取。你要生存,别人也要生存。自己吃饱了,还不让别人吃,这其实是过于贪婪的表现。因此,倘若心太急,我们不建议进入宏观行业。
整理/廖海川
纵观国际热潮,在论中国经济,在众多国家对比之下,显然要优越得多,工程及军事发展渐渐成型。本人专注投资理财领域五年有余,原油、白银、黄金、天然气皆有涉猎,投资朋友有任何问题皆可联系本人。检索/VV //L541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