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国互联网尚处于萌芽阶段,嗅到商机的高盛就跨越太平洋来中国淘金,而且一眼相中了阿里这个初创的电子商务公司。
高盛是华尔街历史最悠久、最知名的投资银行,经手的很多案例都是商学院必修课。但是在投资阿里时却中途套现撤场,成为高盛史上的一大败笔。
当时马云刚带领日后名扬天下的十八罗汉回到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办公地点就设在湖畔花园的马云家。
高盛投资的330万美元换取了阿里33%股权,接受投资后马云一度感到后悔。
因为他已经把大部分股权分给了员工,自己手上的股份并不多,高盛不仅占股,而且拥有关键决策的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99年高盛曾一度掌控阿里的命运。
直到一年后,软银孙正义和马云6分钟谈妥2000万美元的传奇故事发生后,这个情况才改善。
2200万套现下车
但是到了2004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波及中国,大部分创业公司关门闭业,而剩下的都在艰难求存,非典的降临更是雪上加霜。
高盛对于中国电子商务和阿里的前景看衰,索性把手上剩余的阿里股权统统出售,套现2200万美金退场。相比投入的330万有了将近7倍的收益,当时来看相当不错,但是跟14年阿里上市的获益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车开到一半,高盛却先退票下车,虽然资本是冷血的,但这一行为依旧让创业伙伴感到心寒。
然而阿里并没有倒下,而是一路高歌猛进,直到今天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14年阿里上市全球瞩目,融资250亿美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如果高盛的33%股份保留下来,将获得520亿美金收益,是04年套现的2363倍!
为此,高盛连肠子都悔青了。
而高盛并非一无所获,作为承销阿里巴巴IPO的六家大投行之一,虽然不是主要承销行,还是能分一杯羹。但是只不过给马云打工,拿点劳务费,和当时的股东身份有天壤之别。
看似精明的选择,到头来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这是对高盛这些投资银行的莫大讽刺!
文/玉至金典(199129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