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挑剔,各种茶都喝,但又有要求,不管青红黑黄绿白,必先以喉韵做标准,无韵就处理掉譬如送掉或者煮茶叶蛋。
个人对茶的评判标准遵循三原则:喉韵,汤感,水路。结合这三原则,十年普洱体会,生普大致是靠谱的大树茶强于多数台地,而在山头茶里厚道小厂优于多数大厂。毕竟十年了,大树茶的力量突显,绝大多数10年左右对路子的大树茶几乎碾压着2000年后的台地茶,但也不绝对,如04年前的7432,06年的下关铁饼,就有着不错的水准,可以排名中游以上。只是,当年路子对的大树茶未必就比这些茶贵。如果参照其他茶系的经验来说,优质大树茶有优势似乎又是理所当然的。
从湖南茶叶公司弄到的一批黑茶来对比,似乎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在安化黑茶爆炒之前,朋友从益阳茶厂库房拖了满满一后八轮的茶回来,从60年代到90年代的产品皆有,可是除开寥寥几款现在已经天价的茶,大多数不如05~06年自己收高马二溪原料做的花卷。
纠结其原因,还是原料本身的差异,总之先天不足后天难补。若是还有喝酒的朋友,咱们抛开虚无缥缈的国产年份酒,说说洋酒。外国酒厂规定比较严格,虽然也勾兑但年份标签必须以酒体所含最低年份作为标识,哪怕这瓶酒里大多数都是几十年的酒,只要有一丁点十年的就必须标十年。大多数单一麦芽入门酒都是十年或者十二年起步,虽然还不够醇厚,刺激性味道还很大,但是整体结构基本就在那里了,厂牌风味就在那里了,基本上不会出现某厂十年尾韵单薄短促,二十年就惊艳绵长的,这在装瓶前就由水,大麦,工艺,微生物结构,陈化桶类型决定了的,时间会带来优化,却不会改变本身特性。单一麦芽威士忌也有更极端的单桶酒,就是用优选出来的一个桶里的酒装瓶,有些类似于单枞了,价格比同时期的年份酒贵很多。
这似乎没道理,二十年的年份酒起码都是桶陈二十年年的,里面还勾兑了一些更老年份的,可二十年的单桶就是那么一桶里的。抛开商业上的因素,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单桶是经过挑选品鉴的,同年份里最好最顶级的一批酒,最符合该厂传统风味的产品,不需要勾兑改善风味。所以,好的原料是基本条件和一切的开端,没有好的原料,用时间换口感都是缺乏价值的。
就像大益近年的易武正山 40000件的货,不拿台地拿什么做出来啊,别说不同寨子拼配,即便工艺好到每饼有10克某产区的料,那也是一个惊人的产量,大多数小产区大树大益根本拿不够这个数量。这和绿大树完全就是两个东西了。绿大树之所以好,是因为用的所谓的野生茶,而对于没有太多人工干预的大树茶,在那个年代都叫野生茶。(中山大学在90年代中期有一篇论文就是讨论野生茶能否饮用的,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这种产品能和专注做山头茶的产量有限的靠谱小厂比?而事实上就是10年左右的易武正山远不如靠谱小厂那个时候的易武山头茶。
虽然我存了很多小厂小牌的茶,有一些老板还活跃在清心,有一些已经被清心拉黑或者改行,有一些甚至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先别急着给我发红包。小厂茶也是有问题的,主要就是工艺稳定性和原料稳定性,这或许也有商业因素,或许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力所不及。经验来说,11年到13年各小厂基本是各黄金时期,工艺相对成熟,原料相对优秀,这2年也许工艺更好但是原料大多有下降的趋势,以至于我也死死的捂着银子买得少了。除非原料好到惊艳,价格不过与浮夸,才偶尔出手一下。这或许就是中国茶叶难以市场的一个因素之一吧。收小厂茶,还是必须得多喝多对比着喝,才能喝出个道道来。当然,喝得舒服钱包可以承受这才是先决条件。
琐事繁多,难以入眠,废话一堆。2017了,经济环境又不好,大家都不容易,茶商们用心做些好茶,我们咬紧牙关收点值得收的茶,皆大欢喜的事情,多好啊。总之感谢各位听我借茶宣泄,新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