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宇金投/薇信:vx789666.
大国博弈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态势。大国博弈的本质是利益角逐。虽然中美之间的利益融合度比哪个国家都深,中国也一再申明无意挑战美国的地位,但美国却不依不饶,揪着不放,斗得不可开交。
这种现象用通常的视角无法解释,这是因为,中美博弈具有与一般大国博弈不同的性质,除了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博弈的这一特征以外,还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基于国家发展路径选择的博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文/中宇金投/薇信:vx
中美两国走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架构,价值取向,经济方略,国家诉求,权力运作等等。美国人一贯以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看待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走的是一条“旁门左道”,完全偏离了他们的视角和认知范围。
当中国以神一般的速度崛起,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时刻,有相当多的美国人,包括一些政治和学术精英还在像梦呓一般,做出“中国崩溃论”之类的误判。而中国则在这些“梦呓者”的诅咒中,自顾走自己的路,一路行得顺风顺水。
中国的成功将有全球性、世纪性意义
衡量一个制度的好坏,一个国家的发展路径是否正确,不能抱着既有的条条框框,进行教条主义的审视,而是要立足各国实际,看能不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能不能推动科技持续进步;能不能维持社会稳定和谐;能不能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安宁。
如果用这样的视角看问题,那么,三十多年的实践可以证明,中国的选择是成功的。中国的实践证明,走与美国不一样的道路,照样能取得成功,这样的结果是美国人很不愿意接受的。
下面重点关注中国原油最新消息
数量庞大的巨型油轮正源源不断地驶入中国港口,这些装满着原油的油轮发自万里之遥的中东沿岸——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随着国际油价暴跌至近4年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石油[0.00% 资金 研报]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旗下的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联油”)在过去一个月掀起一波购买高潮,抢购了大量中东原油,仅在4月就购买了45船(一船约有50万桶)阿曼和阿布扎比原油。
近期中国油企在中东原油的交易量规模和影响力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业内分析认为,这对推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到每桶65美元起到了很大作用。
低油价与高储备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走出一波下滑曲线,国际原油的两种基准价格布伦特原油和纽约WTI原油,从2014年6月份的高点114.81美元/桶和101.33美元/桶到年末创下的低点59.45美元/桶和53.94美元/桶,跌去近一半。
连续走低的国际油价也让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了罕见的十三连跌(13次连续下调油价),国内油价一度进入“五元时代”,让国内车主再享低油价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工业血液,油价走跌除了利好居民和企业,还给中国石油储备提供了良机。而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暴跌的国际油价正好让中国搭上了完善石油储备的顺风车。
经中宇资讯分析师中宇测算,此次油价连跌,交通运输、物流等行业的成本存在大幅下降的空间,而在国际油价超跌的背景下,目前中国原油进口量大增,也有望以低价抄底国际原油,补仓战略石油储备。
在中宇看来,影响原油进口量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满足国内原油需求;二是国内原油的储备需求,三是国际油价走势。“国际油价已在低谷,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又是原油需求的高峰期,新建原油储备库已经投入使用,三个因素都利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中宇分析说。
据记者了解,中国从2003年开始筹备石油储备基地,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油库等硬件设施建设,2015年为中国国家二期原油战略储备库要求注油完毕的最后一年,预计到2016年有望形成相当于90天净石油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笔者薇信:vx789666
抄底低油价来增加石油战略储备,普遍被各方认为是近期国内原油进口量屡创新高的重要原因。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提醒,石油不仅是能源产品,更是金融产品,其真正定价权其实已经较少掌握在产油国本身,而更多取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的投行和基金公司手里。对原油沥青,白银,铜等贵金属投资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V信:vx789666(每日行情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