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汉声集团SinoSound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jxy打卡获得20积分
  • jxy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lywmx77打卡获得15积分
  • 金论非凡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aa123213打卡获得15积分
  • 宝星环球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趋势感悟打卡获得20积分
我要打卡

隐藏在国际市场背后的隐形之手
  玉至金典 2016-05-21 01:38:46 251

文/玉至金典(微信1991291805)

自从2014年6月美联储开始收紧量宽的货币政策后,日本和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联手”相继实施了量宽的货币政策。它们犹如日本当年偷袭美国珍珠港一样,不仅打乱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也使美元实际购买力一路攀升。

美元购买力上升,进而使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在内的价格一路狂泻。直至今年一季度,这些价格的走势才刚刚开始纷纷筑底。其中,以原油价格的筑底过程最为复杂和诡异,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石油市场供需的判断,而且其中似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隐形之手在拨弄着市场的每一根神经,其中原委本文试图窥探一二。

前景暗淡的美国石油公司

2016年3月2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表示,美国2月“油气行业流动性压力指数”升至27.2%,超过金融危机期间24.5%的历史最高纪录。该指数是用来衡量处于穆迪流动性评级最低级别SGL-4的石油企业占比,其中,指数走高意味着有更多企业被列入该评级(流动性风险增加),而指数走低意味着行业流动性状况出现改善。该指数创纪录,一方面会进一步导致美国石油企业面临更紧的信贷环境,另一方面会打击投资者对于企业债的信心。

对于面临下行风险的美国石油企业来说,来自银行的贷款的确是确保其资本流动性的关键一环。但随着油价的暴跌,美国油企处境持续恶化。尽管如此,美国的银行业还是拼命地在收紧油气公司的贷款敞口,缩减循环信贷额度的规模。从融资的角度看,这已经构成了对石油业的沉重打击。导致了自2015年初至今,北美五分之一的油气企业递交了破产申请。

曾经的自救与抗争

为了摆脱困局,2015年头几个月,美国油气公司曾经竞相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新股筹集资金,或是将售股所得充实资产负债表,或是用来偿还债务,或是为钻探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随着油价持续不断地下跌,它们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逐渐衰竭,进而使得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计划屡屡受挫。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油气市场上,一批现金流充足、对中长期发展前景看好的“逆周期买家”(counter-cyclicalbuyers)又在开始蠢蠢欲动,抄底上游油气资产,这些买家不仅包括实施战略性资产并购的国家石油公司和国际石油公司,也包括资本市场上擅长中长期资产投资的私募基金等,特别是在2016年,这种“逆周期”并购行为预计将更加活跃。

在国内,一些专业人士总看美国页岩油气市场遍地都是黄金。殊不知,这个市场早已被埋设了世界上密集程度最高的“地雷阵”。它不仅只是有资源量可靠性的问题,还有上述债务问题,也有因坏账造成的银行体系发生危机的风险,以及随后可能引发的劳资矛盾等社会问题。

在救赎中搅动全球市场

其实,在近现代社会的大国博弈中,只要市场出现了乱象,遍地敛财的机会才有可能会随之出现,这是近200年来颠覆不破的真理,今天的国际石油市场也没能逃出这等俗套。

从国际油价走势关系看,由于各产油大国竞相杀入欧洲市场,使得布伦特原油与WTI原油价格关系从12月中旬开始再次发生异常的变动,从顺差3美元缩小到今年1月下旬的逆差每桶-0.68美元,使欧洲消费者成为了世界上相对最受益的石油消费者。同时,似乎正在实践着“颠覆不破”的供给大于需求后油价必然下跌的供需理论。但殊不知,此时的大西洋彼岸正在酝酿着一轮新的狙击或割韭菜般的牟利盛宴。

如果稍微细心地观察一下美国石油的净进口量,我们不难发现,自从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被解除后,美国人一方面大肆宣称全球供给过剩,并充分显示美国也加入到了石油出口国的行列,另一方面却悄悄地、神不知鬼不觉地增加着石油的净进口,使得其净进口量随时序变动的曲线显著相关,相关性系数达到0.65,且呈递增状态。

也就是说,美国在这段时间里,尽管其国内的石油消费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向欧亚出原油。这一结果不仅打乱了中东和俄罗斯等产油国在布伦特原油与WTI原油之间既有价差关系,而且扰乱了人们对整个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准确判断。

加之,从炼油厂加工效率看,原油一出一进也正好将美国具有高加工附加价值的页岩气凝析油高价出口给了欧亚等消费国。而吃惯粗茶淡饭的美国炼油厂可以“肆无忌惮”地以全球供给过剩为由,压低从中东、南北美州采购来的原油价格,进而降低其采购成本。

如此一个精妙的出口解禁政策,帮助了美国石油企业每天最少要多赚近亿美元的净收益,并能为身缠巨额债务和濒临破产的美国石油公司打上类似可卡因般的强心剂,也为随后的海外并购,通过危机在全球剪羊毛或割韭菜做出进一步的技术铺垫。

还在酿制与发酵中的美国能源政策

自从二战后,美元成为全球大宗商品、资本、资产等贸易或交易的计价、交易、结算、储备货币以来,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就成为了世界问题,这是美国前前前财长的一句名言。而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美国国内问题的外溢也在不断深刻地侵入到全球社会每一根的骨髓之中。

一个不经意的原油出口解禁政策,不仅正在缓解美国本土石油产业和石油公司的违约和破产危机,避免着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蹈2008年破产危机的覆辙,而且巧妙地隐藏了美联储操纵美元汇率的痕迹,使得美国的金融财团和实体企业又可以在这场危机的尾声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剪羊毛或割韭菜。

2016年2月上旬,美国白宫称总统奥巴马计划在终版预算报告里提议对美国进口的原油征收10美元/桶的费用,旨在为清洁运输项目提供资金。美国政府将用收取上来的资金支持高速铁路系统、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等出行系统。

这一政策后果会如何?谁又是最终的受益者或受损者?的确有认真跟踪研究的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隐藏在国际石油市场背后的隐形之手。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及外汇、股票、现货铜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交流QQ/微信:1991291805

文/玉至金典(微信1991291805)

【郑重声明】本文由友财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友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友财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 ,不得转载。若因发文图片引起的版权问题,友财网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字数:0
我来叨两句
最新评论
玉至金典 分析师

2010年毕业于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深刻掌握K线、RSI、MACD等技术指标,众多财经门户特约撰稿人、高级分析师评论员。有过硬的技术功底及市场预判能力,擅长于各技术指引!为不同的投资者私人定制投资策略。官方微信:1991291805

关注
总篇数264 粉丝0 人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