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2012年,美国就已经着手从进口国朝出口国的方向改变,美国想用三年的时间,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还说2030年要成为石油净输出国。
一场能源革命其实就在那时候,就已在北美地区全面展开,但居然还没有引起世界范围内太多的关注。
奥巴马政府当时上台后一直倡导有效使用能源、自行开采和探油技术改进等因素,为的就是使美国逐渐脱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美国想的是,到2020年时,石油生产将仅占美国能源生产的20%,剩下的几乎全部来自页岩气、天然气、非常规石油和非常规天然气。虽然我们对美国持的是不乐观的态度,但是美国原油的这种出口上升也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石油不是一般的产品,它更像是一滩祸水,围绕着石油的战争从未停歇,几乎可以说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都是与石油息息相关的。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每场战争的背后都隐藏着美国关于争夺石油的一面。具体来说,海湾战争的目的,是确保美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的长期存在,为美国石油工业进入海湾地区提供条件。科索沃战争的目的,是美国在巴尔干建成“密度最大”的军事基地群为自己未来的油气管线提供安全保证。阿富汗战争的目的,是美国控制另一条里海石油管道输出线路———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的港口城市卡拉奇。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美国不再受制于阿拉伯的石油大国。
中国怎么办?中国能不能在大山丛中也开发出大量非石油能源,能不能也页岩气革命,也不需要大量进口。
我想有一件事情是我们中国可以先去做的。伴随着美国石油对外需求的减弱,这反倒成为了中国人民币上位的关键时点。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一旦美国退出世界石油贸易舞台,随着亚洲对于石油进口量的不断提高,正是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决定着未来石油市场价格的动向。
其次,历史上美元能够牢固占据世界型货币地位,也正是借助作为“石油美元”带来的契机。70年代左右,美国以保护中东石油产国为交换条件,使得美元成为了石油贸易结算货币,这使得随着布雷顿森林崩溃而一落千丈的美元重返货币霸主地位。其后,美国与石油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美国必须维护美元结算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遏制中东不稳定造成的油价上涨对于西方世界经济的波及——更重要的是,要掌控以石油为根本的经济命脉。
而现在,美国正在摆脱石油的依赖,然而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给石油价格带来的威胁却并未消失。随着美国逐渐退出石油贸易市场,以中国为主的亚洲买方市场和以中东、俄罗斯为主的卖方市场,完全有理由绕开频繁波动的美元汇率,选择一种对交易双方都更为有利的结算工具。而在这一点上,升值前景一片光明的人民币恰恰有着其他货币所不能及的优势。
这个时候,强劲的人民币完全可以借助于此开启一个中国的新时代。不久前“中国开始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石油进出口结算”的传闻,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在2013年9月7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一项协议,俄罗斯实际上已经同意中国用人民币购买任意量的石油。几乎是紧随其后,中国政府发表另一声明:中国的银行及其所有通信和转汇体系都将提供任意石油进出口结算业务。鉴于中国已经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签有本币结算协议,因此这是很现实的。尽管政府一再否认人民币结算的展开,但事实上,人民币正在通过美国在石油市场上的退位,寻求到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世界货币周期更替之下,抓住“打击石油美元的契机”,可以加速美元的退位。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借由石油这一经济根基,美国在退居幕后之前,为世界经济杀出一记“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