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08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步入快速下跌通道,大部分钢铁企业陷入亏损局面。目前国内整体工业的产能扩张均较为严重,宏观层面上的投资与消费出现失衡局面,国内投资率近几年超过40%,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峰值水平,国内消费率目前为50%左右,低于其他国家的正常水平(70%左右),明显的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
钢材出口市场格局生变
今年以来,国际上对华钢材出口反倾销之风愈演愈烈。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商务部17日宣布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冷轧钢板产品的倾销幅度为265.79%。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方面表示正在就此商讨对策。在“双反”的逼迫下,中国钢材出口市场格局悄然生变,美欧市场不再是一块香饽饽。
美欧反倾销硝烟四起
美国商务部当天发表声明说,最终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冷轧钢板产品的倾销和补贴幅度分别为265.79%和256.44%。美国商务部还同时认定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冷轧钢板产品倾销幅度为71.35%。
按照美方程序,除商务部外,此案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6月30日前后作出终裁。
不仅是美国,来自欧盟的压力也与日俱增。5月13日,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热轧卷板发起反补贴调查。今年2月份,欧盟就我国中厚板、热轧板、无缝管开展反倾销调查,同时对冷轧板做出反倾销初裁,涉及的品种数量达近400万吨,占我国对欧洲出口总量约40%。然而对于国际上硝烟四起的贸易保护战,国内钢铁企业几乎都选择了直接规避。
出口市场份额生变
国内钢贸商是最早感受到美欧市场寒意的。“从去年开始,美国几乎对中国钢铁主流产品都反倾销。”去年,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双反”调查造成了我国对北美地区钢材出口的大幅下跌。
近年来,东南亚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东南亚11国出口总量达3460万吨,是2006年的5.2倍,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43%;对亚洲地区出口钢材7964万吨,较2006年增长了222%,占钢材出口总量比例上升到71%。
钢铁产业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随着服务型经济时代的到来,钢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将日趋衰落,平稳甚至收缩性发展将成为我国钢铁产业的主旋律,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在于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以及在低速增长条件下寻求实现盈利能力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