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大国和新崛起的大国之间存在潜在的紧张因素,这一点自古皆然。崛起中的大国不可避免会涉足之前被老牌大国视为禁脔的某些领域。同样,正在崛起的大国怀疑对手会在它羽翼未丰的时候试图扼制它的成长壮大。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原有大国互动的15个例子中,10个导致了战争。根据这些历史经验,中美双方许多重要的战略思想家都预言两国必有一战,这并不令人意外。——基辛格《世界秩序》
基辛格写到,中国把美国的许多行动理解为要阻挡中国的崛起,把美国对人权的促进看作破坏中国国内政治结构的手段。很多人把美国“重返亚太政策”说成是最后摊牌的前奏。
而美国则害怕不断壮大的中国将一步步削弱它世界第一的地位,也因此而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
一些重要智库把中国比作冷战时期的苏联,认为中国一心要对它的周边地区实行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军事上的主导,最终建立霸权。
那么,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两个超级大国将如何塑造未来世界格局?
美国“想打谁打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中国主导下的亚投行成立
几乎每位美国总统都坚称美国拥有普世价值,宣扬民主自由和平,宣扬美国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基辛格说,美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翻译一下就是,美国既君子又小人,既品格高尚,也干了很多打脸的事儿。
比如二战后搞了个布雷顿森林体系,让全世界货币跟美元挂钩,美元跟黄金挂钩。结果一场越战打得美国钱不够花了,而由于黄金挂钩的限制开不了印钞机,于是干脆撕破脸单方面毁约,直接把黄金的紧箍咒扔了。
无奈那时候大家反击已经没了底气,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攥着美元,尤其是全球的石油交易都用美元结算,扼住了大宗能源交易的命脉。这张绿纸实际上就是一欠条,却能从全世界换来吃的用的,从此美国便走上了“印钞票致富”的神奇道路。
霸主地位的维护少不了军事力量的支撑,所以我们看到这位“世界秩序的维护者”在过去20多年里,先后把中东小伙伴打了个遍——海湾战争打完了打科索沃,接着打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
除了抢石油,背后当然还有维持美元地位的目的——说到底,美国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
科索沃战争,美元是给刚诞生不久的欧元一个下马威,然后又“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把游荡在欧洲上空热钱都引到美国,直接支持了自己的经济繁荣。
911后,美国向阿富汗开战,一是为了报仇,二是因为巨额资金逃离美国,美国需要打回投资者对自己的信心。
中国不是安静的美男子 是一头醒来的雄狮!
而伊拉克战争,全球油价飙升,石油交易又是以美元结算的,相当于是增加了全球对美元的需求,所以美国又名正言顺地印出了更多绿色欠条。
如今,金融危机冲击了美国,更让世界经济元气大伤。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自救,印钞机咔咔转了6年,全世界一片骂声,因为都得跟着买单。
美国试图围堵中国
而现在美国想让钱回流了,就开始加息,开始退出QE,各国又是骂声一片,哀鸿遍野,卢布暴跌,欧元暴跌,日元暴跌。可见QE就像吸毒,沉浸进去和戒掉都是极其痛苦的。
所以也就不奇怪,中国现在为什么一直在力推人民币国际化。只有自己的钱自己做主,才能不再被别人牵着走。
于是中国强推亚投行。亚投行成立之初,关注度并不高,而英国一加入,立刻引发了连锁效应,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全都给中国递交了申请书,连日本都蠢蠢欲动说也考虑加入,气得美国直跳脚。然并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