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
那边美联储还在用加息的暗示引导市场,这厢中国央行已经“变相加息”了。分析师表示,由于经济增长无压力,人民币贬值压力在美联储加息窗口前却变高,因而去杠杆、撑汇率就成了中国央行的首要目标。
虽然基准利率——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已经超过一年没有调整,但这不代表就没有动作。8月下旬以来,央行先后重启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推动货币市场短期资金成本走高;10月银行间7天期回购加权利率又升至2.70%的逾一年半高位,高出9月近23个基点。
随着中国GDP增速连续3个季度站稳6.7%、PMI创出2014年7月以来新高,人民币贬值压力则在美国加息窗口前加大,货币政策重心开始发生微妙变化:短期利率上升将有助于抑制银子银行加杠杆投机,同时为人民汇率提供支撑。澳新银行驻香港的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表示:
“央行已开始选择性收紧,央行不希望调整基准利率影响经济整体的资金成本,而是有选择地进行紧缩,以防止泡沫,比如在流动性过多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他本周在报告中指出,增长达标已不成问题,政府将更多着眼于去产能和去杠杆。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曾任职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的明明在谈到货币政策近期变化时也认为,“既有来自汇率的压力,又有去杠杆的要求”,货币政策显然不能过松,因而“央行的态度十分明确,8月份以来每当长端利率有明显下行的时候,央行都会出手把它推回去”。
明明分析称,央行不能直接控制资产价格,但通过推升收益率曲线短端的货币市场利率,加杠杆配置长期债券资产的获利空间将收窄,而央行考虑将表外理财将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也反应了去杠杆的需求。
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显示,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10月成交规模为38万亿元,比8月近60万亿元人民币的历史高位下跌36%,货币政策微调推动金融市场降杠杆效果初现。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中国未来将更多依靠新的短期流动性工具引导长期利率,因为将资金由短端引向长端,这些资金才有更大概率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增长。他同时预计,中国央行不会上调基准利率,因为那样做“信用作用过强”。
最近两天7天回购利率已经回落,但周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由净投放转为了净回笼,说明央行还是不愿意流动性太泛滥。周三,7天期回购加权利率收于2.37%,而此前10月27日曾一度飙升至2.72%的高位。周四,7天利率继续小幅走低,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1200亿元,净回笼资金950亿元,连续两天累计净回笼累计达1300亿元,显示央行无意推动货币市场进一步下行。
技术面:
原油操作建议
1、反弹46.00附近做空,止损46.20,目标看到45.40
2、下方44.80附近做多,止损44.60,目标看到45.30
白银操作建议:
1:建议18.3美元附近多单进场,止损0.3美元,目标看18.8美元;
2:建议18.7美元附件空单进场,止损0.3美元,目标看18.4美元。
笔者东赢财金薇-信:acjd158是一名金融分析师,时常关注国际形势、全球财经、世界金融讯息,对此颇感兴趣,对现货市场动态擅于把握,对原油、沥青、白银,黄金、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正在关注或想要了解的朋友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