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水打卡获得15积分
  • 孙建发打卡获得15积分
  • 欧阳向希打卡获得20积分
  • WAYING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孙建发打卡获得10积分
  • sun001002打卡获得20积分
  • 缘水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邵悦华打卡获得15积分
  • 缘水打卡获得20积分
  • eison打卡获得20积分
  • 孙建发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缘水打卡获得20积分
  • 缘水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缘水打卡获得20积分
  • 缘水打卡获得10积分
  • 孙建发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PrismNET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温莎打卡获得10积分
我要打卡

日本走进石油战死胡同“人造石油计划”中国还能称雄吗?
  万豪生金理财 2016-05-18 11:37:35 444
 撰稿人:万豪生金/微信号739390214 

  在整个19世纪中、前期,石油工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在很长时间里石油仅仅被用于油灯的燃料。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制成第一台汽油机,次年又制造出第一辆用汽油机驱动的汽车。1893年,另一名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制成一台四冲程发动机,即世界首台柴油机。石油作为燃料的地位越来越得以凸显
 
  日本石油公司(Nipponoil)成立于1888年,是日本最早的私营石油公司之一。该公司创办时期,正值明治维新以后的工业化时期,从这家公司的早期发展不难看出日本石油工业起步时的状况。
  “人造石油计划”
 
  日本对土地与资源的渴望,从其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对外战争便可一窥端倪。而一旦日本国内经济矛盾凸显,主张对外扩张的势力便借机壮大。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日本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这让日本更加感受到资源匮乏与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弊端。
 
  日本军方甚至向国民宣扬这样的观点:西方大国故意通过国际市场来约束日本,而走向战争或许才是日本摆脱危机的“良方”。
 
  在对外战争方面,日本尤为看重德国的经验。一战德国战败,在日本军方看来,有两大主因:一是国内经济弱小,二是原料缺乏。这两点是日本想要极力避免的。
 
  当时,尽管石油仅占日本全部能源消耗的7%,但却被用于军事与海上运输,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上世纪30年代末,日本80%的石油进口自美国,10%的石油进口自荷属东印度,这样的能源格局始终困扰着日本军方。
 
  日本对资源的渴望,直白地体现在对领土的要求中。1936年,国际联盟讨论各国平等使用原料问题,日本声称:“如果不对领土重新进行公平的分配,原料就永远不会得到解决。”其对能源及领土的渴望,已是“人尽皆知”。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中国东北被日本视为寻求资源突破的关键地区。为了支撑对华战争,日本国内加紧建设炼油工厂、页岩油工厂、甚至还发展出人造石油。
 
  根据日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调查,将殖民地纳入在内,日本的石油矿区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面积虽广,但真正可供工业开采的,屈指可数。以1930年为例,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出产石油7500吨、本州22.6万吨,其他日本控制的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生产了3.2万吨,租借自俄国的北库页岛石油基地生产19.3万吨,合计45.9万吨。而同一时期的美国石油产量为1.23亿吨,苏联为1850万吨。
 
  为了解决石油供应问题,日本一方面从国外购买石油,另一方面也在谋求获得出产石油的租借地。然而,当时各国主要大油田不是控制在大石油公司手中,就是由英美政府直接控制,日本可以施展的空间要小得多。
 
  日本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后,将中国东北的铁矿石、煤炭资源大量运往日本,解决了一部分能源问题,但石油仍然高度依赖进口。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随后,日本国内开始扩大石油生产,不仅建造了巨大的油库储备进口石油,同时扩大了炼油厂的规模。就在这一年,日本政府还特别制订了人造石油的7年计划,希望用7年时间,使日本的石油产量增长26倍。
 
  日本所谓的人造石油计划,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从油页岩中提炼石油,二是通过液化方式,从煤炭中获取石油。由于中国东北发现了油页岩矿,同时煤炭资源丰富,日本人造石油计划的半数工厂设在中国东北。
 
  原先页岩油提纯是日本的主要方向,也进展顺利。1929年,位于辽宁抚顺的页岩油加工厂设立,原计划日产4000吨。但当日本投入大规模加工后,发现原先的提纯法存在很大问题,不仅影响了石油的品质,也根本无法供军舰使用。
 
  日本于是转向了“有成功先例”的煤炭液化。这一技术最初在德国获得成功,日本也试图效仿,但德国却视之为国防工业机密,迟迟不愿外泄。1937年,日本终于成功掌握这一技术,不过利用该技术获得的石油产量却依然“少得可怜”。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的“人造石油计划”始终没有大的起色。到了最后,不得不宣布计划破产。
 
  与美国石油“暗战”
 
  人造石油计划的落败,使日本不得不将获取石油的目光放在其占领地以外。而到哪里寻找资源?日本国内争论不休。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陆军与海军之间在对外战略上的矛盾就若隐若现。1938年后,日本在中国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后,对中国战场以外的地区,围绕“南进”还是“北进”,日本海、陆军发生激烈争论。
 
  日本陆军主张由中国东北继续北上,进攻苏联,海军则主张“南进”,取得东南亚的资源,并以此对抗英美势力。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争论的“风向”因为1939年的一次战争而发生改变。1939年,日本关东军在“伪满洲国”与外蒙古接壤的诺门罕与苏军遭遇,双方发生交战,最后关东军大败。这场战争让日本陆军意识到,日本与苏联陆军的装备尚有差距,即使进攻苏联,也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日本海军主张的“南进”计划此后逐渐占得上风。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此举令日本面临与英美等国全面决裂的风险。
 
  对主张“南进”的日本海军来说,东南亚可谓是块资源宝地。此地不仅石油、锡、煤炭资源丰富,还出产蔗糖、棉、麻等工业原料。其中的石油资源日本觊觎已久,仅荷属东印度的巨港油田一年的产量就够日本国内使用一年。不过,东南亚当时几乎完全由英美法荷几国控制,一旦“南进”,与上述几国的关系就将完全破裂。日本对是否实施“南进”计划一直战战兢兢。
 
  在控制东南亚的几国之中,美国不仅是日本石油的主要进口来源地,还向日本出口大量废钢铁,是日本军工产业的主要原料、能源提供国。
 
  1940年之前,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氛围浓厚,对于亚洲正在进行的中日战争漠不关心,甚至以“中立”的名义大发战争财。
 
  然而,1940年后,日本与德国、意大利完全站在一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人认为,日本人要突破英美主导的亚洲秩序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于是不得不采取些“警告手段”。
 
  当年7月,美国宣布将航空汽油、高熔点废钢铁纳入出口管制,但对普通汽油和一般废钢铁并未做出规定。当年9月,“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美国决心加大警告力度,9月26日,正式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废旧金属。
 
  令外界意外的是,即便日本已经加入轴心国,但美国却未在第一时间将石油纳入禁运范围。罗斯福认为,石油禁运虽是美国对付日本的王牌,但却也直接意味着战争。
 
  寻求妥协、保留和解的空间是美国此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做法。这体现在另一件事中,当日本强烈要求荷属东印度油田增加对日本供应时,美国竟作出让步,同意向日本增加石油出口量。
  为石油“南进”东南亚
 
  在1940年9月后长达一年的时间内,美日两国围绕石油,进行了一场“拉锯式暗战”。双方对对方的底线都很明晰,但这时,一旦其中的一方出现“冒进”,局势随时可能有变。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可能配合德国,在远东向苏联进军。苏联面临与德国、日本同时交战的不利状况。对于日本而言,是否“北进”,成为亟需明确的问题。
 
  有了1939年与苏军在诺门罕的交战失败经历,并且可能失去在库页岛上的石油基地,让日本彻底放弃了“北进”计划,摆在其面前的只有“南进”。
 
  1941年7月24日,日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引起美、法、荷不满。两天之后,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全部资产,荷兰随后宣布中止“日荷石油协定”、不再确保对日石油供应。8月1日,美国正式宣布启动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日本最为担心的局面就此发生。
 
  在几次向美国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这年9月,日本海军军令部长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公开提出:“日本各方面的物资都在减少,而敌方的力量却在渐渐地增强。再过些时候,日本会越来越软弱,以至于难以支撑下去……我们惟一的出路只有加速前进。”
 
  日本的“南进”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仓促实施,而日本对美国的报复竟是用一次突袭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消灭殆尽。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海军一夕之间损失惨重。而另一方向上,几乎同一时间,日本海军的先头部队南下马来半岛,与英国军队正面相遇。在日军战机猛轰之下,英国军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巡洋舰被击沉,英军士气低落。
 
  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政策更为全面、愈加严格。
 
  为了加紧获得东南亚的石油,日本加速向荷属东印度群岛进军。1942年初,日本进军东印度群岛,尽管控制这里丰富石油资源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撤离前已经炸毁了油田、炼油厂等其他油田设施,但日本占领后,又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并且在苏门答腊岛上发现了新的大油田。短时间内,日本还从其国内运来了近4000名石油工人,约占日本国内全部7000名石油工人的六成。到1943年,日本已将东南亚主要油田的产量恢复至1940年的75%。
 
  为进一步控制东南亚的石油,日本实施了贸易统制政策。1942年初,日本预计全年可从东南亚获得石油60万桶,到了3月时,这一数字被提高到170万桶,是原先预计的近3倍。5月,日本宣布成立陆海军石油委员会,负责制定石油开采、炼油、运输、分配等计划,随后通过的《有关南方燃料运送的文件》,进一步规定自1942年7月起,应尽可能多地抢运东南亚的石油。
 
  面对日本在东南亚的石油争夺,盟军采取了破坏日军油轮运输的方案。1943年起,盟军对日本用于石油运输的油轮进行大规模轰炸,日本方面损失惨重。尽管1943年末,日本为油轮设立了护卫舰队,但已经于事无补,东南亚的石油越来越难以运抵日本本土。1944年,日本石油运输受阻的状况更为严重。
 
  数据显示,1943年第一季度,日本的石油进口一度达到高峰,但1944年第一季度,进口同比下降了一半,到1945年同一时间,石油进口几乎完全停止。
 
  越来越难以获得石油,最终成为日军的“阿喀琉斯之踵”。到战争后期,日军战舰因为燃料不足无法全部出战,战斗机往往有去无回、无人生还。海上运输大动脉被彻底切断,成了压倒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考虑到今晚就是EIA,受此影响今日原油沥青大体上仍维持震荡走势,大家注意控制风险,近期因箱体而言,沥青走势明显走出区间,同时也是我们布局中长线把握超级大利润的行情来袭,想实时把握行情的投资朋友们,可以直接在线联系万豪,做投资利润与风险同在,各位朋友慎重考虑!
 
  现货原油沥青投资也是多半看缘分,如果你相信缘分,相信我可以用心为你做点什么,你可以试着和我交流一下,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策略,操作手法与思路,目前本人专注于原油沥青、铜等现货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老师薇信739390214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敬请关注。
【郑重声明】本文由友财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友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友财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 ,不得转载。若因发文图片引起的版权问题,友财网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字数:0
我来叨两句
最新评论
万豪生金理财 分析师

从事金融相关领域工作数年,进 入金融市场主要分析股市、黄金,白银,原油,实战经验丰富。《中金博客,汇金博客,汇通财经特邀》名师

关注
总篇数58 粉丝0 人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