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0月17日)据外媒报道,库存井数据出现大分裂,25万桶/日原油供应增量或成骗局。报道称,造成这种骗局的根本原因是两大机构意见不同。


尽管之前积累的大批量库存井投产对供应端的潜在影响重新开始在场内发酵。考虑到库存井的投产周期相比增加钻机所形成产量要短许多,大量库存井如果投产,有可能在短期内形成25万桶/日的供应增量。
不过,场内关于库存井数量的追踪统计结果的巨大分裂进一步增加了原油供应端的不确定性。
目前,场内不同机构对库存井数量的统计出现了巨大差异,尤其是两大场内影响力巨大的机构出现了数据大分裂,这两大机构就是:美国能源局EIA和彭博社。


从上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EIA给出的库存井数量比彭博社的数据多出约2000口,这样的一个数量差异在供应端能够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两大机构的数据不仅仅出现数量上的差异,更令市场无比惊诧的是两大机构对于特定月份库存井的增减统计竟然也经常出现完全相反的增减趋势。


从上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两大机构针对特定月份的库存井统计不仅仅会出现数量上的差异,而且还会出现增减的差异:一家显示库存井增加,另外一家则显示库存减少。
因此,基于不同数据源进行基本面判断时往往容易出现巨大偏差。那么如果按照EIA的库存井数量可形成多少的潜在原油供应呢?
鉴于另外还有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在库存油井数量统计上和EIA的数据较为接近,因而选取麦肯锡的数据作为参考。根据麦肯锡的计算,当前的北美库存油井可形成超过25万桶/日的新增供应。

上图是麦肯锡对库存井可形成的潜在原油供应的估算(基于麦肯锡假设库存井前期钻井环节的资本支出为沉没成本,因此盈亏平衡价格相比考虑到钻井环节成本有约30%左右的下降)。
从上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库存井投产形成新增供应是一个很快的过程,且可以达到峰值25万桶/日的供应,考虑到50美金/桶油价下的新增钻机所形成的供应,总供应增量应该具备足够短期打压价格的能力。
综合而言,原油市场供应过剩问题并未缓解,若库存井25万桶/日供应增量成真,原油价格长线恐再度承压下挫。
获取更多现货投资咨询添加笔者微信/企鹅:12487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