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产协议落下帷幕 风险情绪转暖助力美元上行
“这次会议被全世界媒体不约而同地定义为历史性的时刻!今日凌晨,OPEC八年来首次达成了限产协议,突如其来的消息造成油价的暴涨,这也给那些并没有对此次会议抱有任何希望的空头予以了致命一击。”
都说要记住狼来了的故事!这次狼来得有点牵强。伊朗、利比亚、尼日利亚和伊拉克这几个反对派,就得在协议中允许他们继续增产,所以对于反对派国家,冻产协议只是一张纸文,并无实质意义!虽然是世界石油储藏量为世界第二的国家,伊朗受到长达30年制裁,产量和沙特、俄罗斯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利比亚、伊拉克都受到战争洗礼。经济处于恢复阶段,生产能力严重受到影响。实施冻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轮辩论希拉里占优势美元走高
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首场辩论中,希拉里与特朗普就经济和外交政策展开正面交锋。但金融市场的反应暗示,交易员们倾向于认为希拉里在辩论中胜出。
市场倾向于将希拉里视为会维持现状的总统候选人,而特朗普当选会给美国外交政策、贸易和国内经济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首轮大选辩论结束后,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周二小幅上扬。ICE美元指数纽约尾盘上涨0.15%,报95.44。
周二在报告中称,美元中性仓位和美国大选的利好影响预示,美元将迎来“窄幅适度”上涨。
油市“大利好”惊爆空头
对于此次OPEC在阿尔及尔举行的非正式会议,市场普遍预期OPEC难以达成协议,油价一度承压大跌。但周三媒体提前爆料,说OPEC已经达成限产协议,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度大涨6.1%,逼近50美元关口。这是油价两年前因供应过剩崩跌以来的首份减产协议,协议将在11月会议上执行。
随后,OPEC主席就确认了这一消息表示,为了加速去库存,恢复市场供应平衡,OPEC一致同意将产量限制在3250-3300万桶/日区间,将于11月份执行。OPEC9月月报显示该组织8月日产量为3323.7万桶。在达到目标后,OPEC将向非OPEC产油国寻求支持。

将原油产量限制在3250万桶/日,意味着OPEC原油生产将重返2016年初的水平,仅低于上个月触及的纪录高位。
这一协议将对石油出口国家的企业造成重大影响。这将给能源产业带了新的希望,大到埃克森美孚这样的巨头企业,小到那些小型美国页岩公司。比如,首次消息影响,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分别一度涨4.1%、3.1%和3.7%。同时,冻产协议将促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经济。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将意味着更高的油价。
该协议达成的一部分原因是沙特做出一个重大的让步,就是同意“大烦恼”伊朗获得减产行动的豁免权。尽管如此,许多细节还有待OPEC各成员国家的技术委员会来决定,直到11月再具体敲定。
本人根据多年关注油市的经验来看:OPCE冻产会议本身就有问题,多次有冻产会议时,原油都有一波大涨趋势,当油价跌到支撑位,有开始冻产会议,至今人们都不相信冻产会议时,哪怕多国反对对自身冻产的情况下,冻产议会既然能达成协议!可见冻产的不可能实质的解决产量过剩的问题!所以笔者称opce冻产议会只是用于产油国炒油价的一种手段。
8年首次冻产只是“炒作”?
OPEC石油产出占全球原油供应的40%,这一占比无疑是非常高的,比如国际能源机构就一直警告称明年的石油市场将持续疲软。全球最大石油贸易公司,瑞士石油交易商维多集团(Vitol Group)首席执行官Ian Taylor表示,如果这些石油生产国不停止继续向市场大量输出石油,原油市场直到2018年还将持续面临供大于求的现状。
前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董事长Edward Djerejian也表示,鉴于大多数OPEC成员国的产油量水平都处在纪录高位,即使OPEC达成限产协议,也“不会带来多大影响”,因为国际原油供应依旧过剩,且OPEC限制石油产出的目标区间较大,且受限后的目标产出较其实际产出降幅有限,因此Djerejian认为,这仍然是OPEC的“炒作”而已。

Taylor在伦敦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并没有看到一个让油价会大幅上涨的充足理由,因为现在的市场依然供应过剩。
而此次沙特愿意妥协冻产,尤其说明长期低迷的油价已经使其经济面临剧烈的阵痛。比如周一就传出消息,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下令削减高级官员的工资和福利,内阁也调降了公共部门员工的奖金。
国王的旨意是,部长级官员降薪20%,其中不乏他自己的继承人,比如王储、内政部长纳伊夫王子,以及副王储、国防部长穆罕默德。此外,部长们的个人电话线路需要自己埋单。就连该国最高资政机构沙特协商会议成员的福利也削减15%,直接影响到会议成员四年任期内的住宅、汽车,以及汽车保养和燃油等方面的待遇。
油价不断下跌的两年以来,沙特政府就一直在控制开支,但是削减公共部门薪资,这还是第一次。
资深能源分析师Oppenheimer称,目前的协定更像是政治姿态,“8年来首次达成的减产协议或不足以稳定油市,供给依然很高,需求增长更加疲软,页岩油产量将会增加,除非达成OPEC全面减产5%的协议,否则作用很小。”
为何多国急于冻产协议达成,原因很简单,产量大的国家可以以量来解决经济问题,而小国就哭了。本身储存量就不足抗衡石油大国,再加上生产能力有限,相当于随时处在冻产状态,油价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由此可见冻产协议不能实质控制油价,若市场需求依然过剩,未来一周油价有上涨趋势,但依然会处于低位!
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
对于此次冻产协议的影响“大空头”高盛也抱有怀疑态度,不过又表示一定条件下明年上半年油价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涨,涨幅区间在7-10美元/桶。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进口的大量原油已经被转移至战略原油储备库中,外界认为储备量或许已经接近容量上限。所以油价的上涨,可能会导致中国停止进口原油,市场平衡的意图将再次被打破。
俄罗斯,再加上美国,是非OPEC国家中的两个最大产油国。但是,俄罗斯9月原油产出已经创下后苏联时代新高。

其实,今年9月初,在G20峰会上,俄罗斯与沙特发表就联合**,宣称两国之间已经签署协议,同意协调共同行动以稳定原油市场局面,消息一出,冻产预期升温,原油多头获得提振,国际油价一度暴涨6%至49.4美元。
但沙特与俄罗斯签署合作协议后,沙特能源部长法力赫(Khalid al-Falih)却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暂时没有必要进行冻产。“重大公告”并没有如期而至,市场再次受到打击,油价冲高回落,同时,尽管产油国或将努力采取应对措施,但原油供应过剩问题依旧很严峻。
实际上,两国之间对于扩大合作已经讨论了近一年,但是油价下跌和中东地缘政治(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着对立的阵营),使得两国关系一直未能有所突破,当前的紧张局面仍然显而易见。
来自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的一位消息人士就说道,“我们认为周三OPEC与非OPEC不大可能就产量达成一致,谁也不信任谁,现实是OPEC内外全部都在增产”。
瑞银集团(BUS)分析师更是预计,2017年明年俄罗斯总体石油产量提高2.7%。
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非常依赖原油出口,虽然油价持续低迷已经给该国经济造成重创,但俄罗斯依然减持不会主动减产的立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正与海湾产油国进行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因此俄罗斯说要减产的,也就是过过嘴瘾。
【郑重声明】本文由友财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友财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友财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 ,不得转载。若因发文图片引起的版权问题,友财网不承担任何版权责任。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您会感兴趣
全部评论
我的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