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PrismNET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温莎打卡获得1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5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20积分
  • 李廉洋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 冯喜运打卡获得1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15积分
  • 肖胜风打卡获得1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闫瑞祥打卡获得20积分
  • 何小冰打卡获得10积分
  • 快乐其其打卡获得10积分
  • macus007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20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5积分
  • 张尧浠 打卡获得10积分
我要打卡

以色列总理访华 新的合作已展开
  hodor 2017-03-21 08:36:35 742
内塔尼亚胡于3月19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同期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举办,近百家来自以色列各领域的企业,以及超过300名中国商界、政界代表出席,并进行中以企业创新合作的签约仪式。
【友财网讯】-“未来属于真正能创新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在商业与科技领域都有着公认的杰出能力,中以两国合作是天作之合(marriage made in heaven)。”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在3月20日于北京举办的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上做出如上表态。

以色列总理访华 新的合作已展开

内塔尼亚胡于3月19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同期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举办,近百家来自以色列各领域的企业,以及超过300名中国商界、政界代表出席,并进行中以企业创新合作的签约仪式。

内塔尼亚胡在论坛上称,过去数十年间,中国旋风式的迅速崛起令人振奋,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渴望与中国结为伙伴,并达成合作。同时,以色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持续革新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汇集各领域人才的创新枢纽(hub of innovation)。

内塔尼亚胡称,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已实现科技化,这对全世界人民而言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以色列优越的投资与商业环境,让该国的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数字医学等领域,以色列都达成了技术创新与突破。

内塔尼亚胡表示,中国有着独特的力量,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起恰当的角色,这依靠的也正是科技。在交通、基础建设、互联互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科技才能不断推动产品与服务的更新换代。他强调称,在这一点上,以色列是中国完美的合作伙伴。

在发言的最后,内塔尼亚胡展望称,他此次中国之行将见证中以两国更多合作的达成,“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中国,对于中国以及中以合作的前景,我怀抱极大的信心。”

据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声明称,内塔尼亚胡此次访华,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会晤。
此访期间,中以双方将继续推进中以自贸区谈判,并签署航空、教育、建筑、科技、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内塔尼亚胡还将出席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与多家中国大型企业负责人会面。

中以自贸区谈判于2016年3月正式启动。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日的论坛上表示,中以自贸区协定有助于双方商业与贸易投资大幅增长,惠及两国企业和民族。他透露说,目前自贸区谈判进展顺利,双方在许多方面达成共识,“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最终建成。”

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于1992年,但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却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河南开封的犹太社区。随着时间推移,犹太群体在中国哈尔滨、天津、上海等地也获得了繁荣发展。二战时期,曾有数千名犹太人在上海找到了躲避纳粹的避难所。

早在1998年和2013年,内塔尼亚胡就曾作为以色列总理两度访华。近年来,中以关系持续升温,双方高层互访也愈加频繁。

据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撰文介绍,过去5年,中以两国副总理级以上领导人会晤超过10次,创建交以来新高。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访问以色列,是自2000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以色列后,16年内级别最高的中国国家领导人访以。

2016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共同宣布启动中以自贸区谈判,为加强双边经济关系迈出重要一步。期间,中以双方还签署了签证、联合科研、农业、高等教育、文化等领域的13项合作协议。

中以合作有哪些看点?

回顾中以两国25年的交往,以色列海法大学亚洲研究系助理教授Yoram Evron表示,尽管由于外部压力,中以关系在历史上经历过曲折,但如今两国以经济、科技合作为基础,拓展到全方位合作,并且成果丰厚。他评价说:“近年来中以双边关系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新高。”

中国是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其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2016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13亿美元,中国对以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中以合作在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全面开花,2016年中国赴以游客人数接近8万人次,同比增长69%。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表示,当前中以合作中,“一带一路”建设与科技创新是两大亮点。此次内塔尼亚胡访华,扩大经贸与商业合作自然是重头戏。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此次与内塔尼亚胡同行的人员除了以色列环境部、经济与产业部、科技与空间部、卫生部的4名部长外,还包括由90余名各领域商界人士组成的随访团,堪称以色列外交出访史上最大的商务代表团。

在潘光看来,201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取得以色列海法新港码头特许经营权是中以合作的重要案例。他分析称,位于以色列北部的海法新港是以色列最大的海港,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承接点。在“一带一路”版图中,海法新港可与同样由中企经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形成联动,“在地中海形成一条线。”

“创新”是以色列的国家名片,也是中以合作的一大关键词。潘光认为,双方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突出成果在于建立起固定、常设的创新交流机制——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

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是在中以两国元首的共同推动下,中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在国家层面建立的中外合作机制。自2014年正式运行以来,该联委会已在北京和耶路撒冷分别召开过两次会议,并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诸多阶段性成果。

潘光认为,在人才培养、商业孵化器、“沙漠变绿洲”的农业科技、海水淡化技术等方面,有着“创新国度”美誉的以色列还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未来,中以双方还可在能源领域,就以色列天然气出口展开讨论。目前,以色列已陆续发现多个海上气田,并开始向邻国约旦出口天然气。

Aryeh Tepper是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也在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GNAL )担任学术顾问。他表示,以色列不仅能帮助中国“更好地理解中东”,还能为中国应对西部及周边的恐怖主义威胁提供经验支持。

以色列的反恐模式一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样板”。潘光介绍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都曾邀请以色列反恐专家来华就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分享经验。他建议说,在情报交换、信息安全、设备技术等方面,中以双方未来应继续加强合作。

“劝和促谈”仍是中国角色

近年来,随着中东政局的持续动荡,国际社会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危机等新的地区热点所在,延宕70年仍未解决的巴以冲突问题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

2016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36年来首次通过决议,裁定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建设定居点“违法国际法”,并敦促其停止一切定居点活动。美国一反常态,对此投下了弃权票。这项决议不仅引发了以色列的强烈反弹,也让一度沉寂的巴勒斯坦问题重回公众视野。

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教授Meron Medzini表示,鉴于巴以冲突涉及政治、宗教、历史、心理、族群、社群、经济和领土等多个层面,并涵盖诸多复杂难解的症结,“我看不到实现巴以和平的出路。”

但他也认为,如果从发展巴勒斯坦经济、增进巴以民间交往等特定层面着力,和平进程或可取得一些进展。

潘光同样指出,目前巴以和平进程仍处在僵持局面。由于定居点扩建、耶路撒冷地位等巴以分歧中的“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对和谈的前景也并不乐观。

在巴以问题上,中国一贯支持“两国方案”,即赋予巴勒斯坦和平建国的权利,并反对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建设定居点,这与以色列的看法存在分歧。对此,潘光强调说,中以双方仍可保持意见交流,并积极“求同存异”,“至少在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巴以问题和反对恐怖主义方面,中以两国立场一致。”

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访问中东三国以来,分析普遍认为,中国或将“刷新”中东政策,在未来更积极地参与中东事务。而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此次访华前,沙特国王萨勒曼则刚结束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些外交进展,让中国的中东角色愈发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INSS)高级研究员Assaf Orion表示,中国有能力与中东大国进行“富有成效的交往”,并能与以色列、沙特和伊朗等相互敌对的中东国家同时保持友好关系,“基于这种潜力,中国可以和以色列等务实大国扩大合作,以深化经济交往为主,共同促进地区稳定和安全。”

按照潘光的观察,在复杂的地区变局中,中国的参与受到了中东各界人士的欢迎。他指出,中国和阿拉伯、伊朗、以色列、土耳其这四类中东国家均关系友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能源与投资关系也发展迅猛。在安全方面,中国不仅向中东贡献了重要的维和力量,还先后派出中东问题特使、叙利亚问题特使等,积极推动地区冲突的解决。

如何定义中国今后的中东政策?他表示:“虽然不敢说中国取代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但可以肯定,未来中国将继续着力‘劝和促谈’,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版权申明】友财网部分内容及图文转载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介绍及报道时事新闻所用。友财网不拥有版权,版权归版权持有人所有,如有版权方请联系我们删除!
字数:0
我来叨两句
最新评论